“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摘自小学课文《永生的眼睛》
在国内,有800万人因角膜病致盲,在黑暗中苦苦等待光明;在成都,因角膜供体极度匮乏,角膜移植(角膜移植手术介绍)排队等候期长达数年……
2014年9月17日,眼视光眼科业务院长姚晓明教授在斯里兰卡实施援助手术时,获得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的亲切接见。2014年8月5日,时任斯里兰卡拉贾帕克萨总统夫人施兰蒂接见了参加白内障援助手术的眼视光眼科业务院长连浩教授一行,并和连浩院长一起为中国眼视光·斯里兰卡国际联合眼库揭牌。医院和斯里兰卡国际眼库、美国国际复明眼库、美国阿拉巴马眼库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适时共享眼库供体保存、眼库管理、角膜捐献推广普及等先进经验。并积极宣传推动我国的眼角膜自愿捐献工作,眼视光国际联合眼库每年接受的国内角膜捐献数量都以数倍增长,成都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等候角膜的时间已由过去的几年缩短至一周。
角膜“零库存”,排队手术需等数年
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大约30万到40万例,但由于捐赠的角膜严重不足,每年实际进行的手术仅约5000例,即只有不到2%的人能够接受到角膜移植。目前,国内大约有20个眼库,但几乎都没有库存的角膜。
“人们对角膜捐赠的认识与其社会背景、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受传统观念束缚较深。”时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赵堪兴教授表示,“全尸”观念影响广泛,大多数人不愿在身后捐献角膜。即使有些人思想开通,但家属一想到亲人身后黑洞洞的眼眶,也会加以阻挠。有报道显示,目前全国有400万人因角膜病致盲,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和儿童,这些盲人中有60%以上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然而由于死后愿意捐出角膜者很少,中国的角膜移植手术量甚至远远低于斯里兰卡、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是我国开展角膜移植的“故乡”与发源地,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展了角膜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然而,黑龙江省眼库自成立以没有一枚库存眼角膜,5年时间中仅收到过惟一的一例角膜捐赠。“给患者移植的眼角膜,都是通过其他途径艰难得来的,非常稀少,对患者来讲,连供不应求都谈不上,简直是杯水车薪。”
在四川,2006年,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一份提案称:我省约有5万失明病人等待角膜移植,但2003年全年我省只做了200例。以华西医院为例,目前登记等待做角膜移植的患者有2000多人,因为角膜供体的极度匮乏,每年的手术量仅有100余例,也就是说,即使是在不新增一个受捐者的情况下,排在名单末尾的患者至少也需要等待20年。只有那些病情紧急的患者,不马上做角膜移植,眼球就会溃烂、坏死,或危及生命,才可能“因祸得福”,使用上宝贵的角膜。
三天获捐8枚角膜,眼视光眼库角膜捐献量激增数倍!
眼视光眼库设在武汉眼视光眼科医院,是非盈利的眼组织保存机构。眼库宗旨,是配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都享有看的权利"的号召,让因角膜病失明的盲人得以重见光明。眼库的中心任务是采集、保存、研究角膜材料,为开展角膜移植手术及时、可靠地提供角膜材料来源,从而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眼视光眼库设有眼组织库、眼库实验室、角膜移植病房、眼库办公室等,接受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捐赠。
据统计,截至目前,眼视光国际联合眼库接受本地角膜捐献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在过去短短不到4天的时间内,眼视光国际联合眼库收到了8枚角膜捐献。这在“中国眼库告急”的当下,无疑为苦苦等待光明的角膜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2014年10月,两位医生,一位绝症患者共同签署角膜捐献书。
2014年12月,川北硬汉留下光明,温暖人间。
2015年1月,怕死后无法将角膜捐给眼视光眼库,他硬撑了一整夜。
同年,受好心人捐赠角膜,5岁女孩重获新生。
2015年1月16日,姚贝娜角膜在眼视光眼科成功移植给23岁小伙。
2016年5月23日,成都市工人何仲经因肺癌离世,留下遗愿:捐献双眼角膜。
2016年5月25日,绵阳市农民王晓情因心源休克离世,捐献双眼角膜。
2016年5月26日,成都9岁女孩周笑乐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父母代其捐献双眼角膜。
2016年5月26日,成都老教师徐瑞琪肝癌去世,留下了双眼角膜……
一个个关于角膜捐献的故事,在媒体、慈善组织和眼库的努力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让社会对角膜捐献的认可越来越高。眼视光国际联合眼库工作人员表示,自眼库成立以来,无论是签署《角膜捐献志愿书》的爱心人士,还是接收的角膜捐献都逐年增加,这说明社会各界对于角膜捐献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一双眼睛闭上的同时,请让另一双眼睛得到睁开的机会”这句角膜捐献宣传语,将不再是一句苍白的口号。
摘自小学课文《永生的眼睛》
在国内,有800万人因角膜病致盲,在黑暗中苦苦等待光明;在成都,因角膜供体极度匮乏,角膜移植(角膜移植手术介绍)排队等候期长达数年……
2014年9月17日,眼视光眼科业务院长姚晓明教授在斯里兰卡实施援助手术时,获得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的亲切接见。2014年8月5日,时任斯里兰卡拉贾帕克萨总统夫人施兰蒂接见了参加白内障援助手术的眼视光眼科业务院长连浩教授一行,并和连浩院长一起为中国眼视光·斯里兰卡国际联合眼库揭牌。医院和斯里兰卡国际眼库、美国国际复明眼库、美国阿拉巴马眼库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适时共享眼库供体保存、眼库管理、角膜捐献推广普及等先进经验。并积极宣传推动我国的眼角膜自愿捐献工作,眼视光国际联合眼库每年接受的国内角膜捐献数量都以数倍增长,成都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等候角膜的时间已由过去的几年缩短至一周。
角膜“零库存”,排队手术需等数年
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大约30万到40万例,但由于捐赠的角膜严重不足,每年实际进行的手术仅约5000例,即只有不到2%的人能够接受到角膜移植。目前,国内大约有20个眼库,但几乎都没有库存的角膜。
“人们对角膜捐赠的认识与其社会背景、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受传统观念束缚较深。”时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赵堪兴教授表示,“全尸”观念影响广泛,大多数人不愿在身后捐献角膜。即使有些人思想开通,但家属一想到亲人身后黑洞洞的眼眶,也会加以阻挠。有报道显示,目前全国有400万人因角膜病致盲,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和儿童,这些盲人中有60%以上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然而由于死后愿意捐出角膜者很少,中国的角膜移植手术量甚至远远低于斯里兰卡、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是我国开展角膜移植的“故乡”与发源地,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展了角膜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然而,黑龙江省眼库自成立以没有一枚库存眼角膜,5年时间中仅收到过惟一的一例角膜捐赠。“给患者移植的眼角膜,都是通过其他途径艰难得来的,非常稀少,对患者来讲,连供不应求都谈不上,简直是杯水车薪。”
在四川,2006年,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一份提案称:我省约有5万失明病人等待角膜移植,但2003年全年我省只做了200例。以华西医院为例,目前登记等待做角膜移植的患者有2000多人,因为角膜供体的极度匮乏,每年的手术量仅有100余例,也就是说,即使是在不新增一个受捐者的情况下,排在名单末尾的患者至少也需要等待20年。只有那些病情紧急的患者,不马上做角膜移植,眼球就会溃烂、坏死,或危及生命,才可能“因祸得福”,使用上宝贵的角膜。
三天获捐8枚角膜,眼视光眼库角膜捐献量激增数倍!
眼视光眼库设在武汉眼视光眼科医院,是非盈利的眼组织保存机构。眼库宗旨,是配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都享有看的权利"的号召,让因角膜病失明的盲人得以重见光明。眼库的中心任务是采集、保存、研究角膜材料,为开展角膜移植手术及时、可靠地提供角膜材料来源,从而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眼视光眼库设有眼组织库、眼库实验室、角膜移植病房、眼库办公室等,接受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捐赠。
据统计,截至目前,眼视光国际联合眼库接受本地角膜捐献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在过去短短不到4天的时间内,眼视光国际联合眼库收到了8枚角膜捐献。这在“中国眼库告急”的当下,无疑为苦苦等待光明的角膜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2014年10月,两位医生,一位绝症患者共同签署角膜捐献书。
2014年12月,川北硬汉留下光明,温暖人间。
2015年1月,怕死后无法将角膜捐给眼视光眼库,他硬撑了一整夜。
同年,受好心人捐赠角膜,5岁女孩重获新生。
2015年1月16日,姚贝娜角膜在眼视光眼科成功移植给23岁小伙。
2016年5月23日,成都市工人何仲经因肺癌离世,留下遗愿:捐献双眼角膜。
2016年5月25日,绵阳市农民王晓情因心源休克离世,捐献双眼角膜。
2016年5月26日,成都9岁女孩周笑乐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父母代其捐献双眼角膜。
2016年5月26日,成都老教师徐瑞琪肝癌去世,留下了双眼角膜……
一个个关于角膜捐献的故事,在媒体、慈善组织和眼库的努力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让社会对角膜捐献的认可越来越高。眼视光国际联合眼库工作人员表示,自眼库成立以来,无论是签署《角膜捐献志愿书》的爱心人士,还是接收的角膜捐献都逐年增加,这说明社会各界对于角膜捐献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一双眼睛闭上的同时,请让另一双眼睛得到睁开的机会”这句角膜捐献宣传语,将不再是一句苍白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