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近视手术发展史,数千万例手术,看得见的安全感!
近视矫正手术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实际已历经100多年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手术安全系数更高、远期效果可预测性更强。据统计,全世界已有数千万近视眼患者通过近视手术成功摘掉了眼镜,实现了各自人生愿望,且这个摘镜群体的人数还在逐年增加。
数十年的科普教育,如今的很多意向矫正患者,对近视手术的认识明显提升,问的问题普遍很专业。所以今天这篇,应该很对你们的“胃口”。
开始正题之前,先说几个知识点。
1、近视的矫正原理,是让平行光线经过人眼屈光系统后,重新聚焦到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2、人眼屈光系统起主要作用的是角膜、晶状体。
3、改变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就可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眼球结构
所以,下面要带大家回顾的近视手术发展历程,角膜屈光激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术是两条暗线。
一、雏形期
早在1885年,国外发现通过手术可以改变人类角膜形状,这为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打下了基础。
1939年,国外眼科医生在一次「圆锥角膜」手术中,发现切开患者角膜的后弹力层后,患者屈光度有改善。
七十年代,前苏联医生基于上述发现并做了改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问世。手术是在角膜表面周边区域(非光学区)做角膜非穿透性放射状切开,使得角膜周边部提升,中央区相对而言就变的平坦。
最早一批近视患者基本上做的都是这种手术,仪器检查能看到角膜表面有放射状的切痕。
在1978年,RK手术被引入美国,之后考虑到其安全性差、很多患者术后出现视力回退,出现大角膜散光等并发症,逐渐被淘汰,现在已经不用。
二、开拓期
1983年,发明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开启了屈光手术从机械切开逐渐向激光消融的转变。
1987年,国外医生第一次将准分子激光用于近视矫正,手术过程这样,先用机械倒去除角膜上皮,再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基质进行切削,即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
PRK手术安全性、精确性和可预测性,较之RK手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多应用于700度以下中低度近视矫正,缺点是手术后几天内会有疼痛感。但由于破坏了角膜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可出现角膜浑浊、眩光和屈光回退等并发症。
三、普及期
1997年,首例LASIK(简称IK,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术)手术在我国成功开展。
最早仍是用角膜板层刀切割角膜瓣,并在冷冻车床上对角膜后表面的基质部分进行打磨,角膜瓣解冻后被植回创面,视力得到矫正,也被称为角膜磨镶术。后来,手术方法改良,在切下或掀起角膜瓣后,用角膜板层刀直接切削创面,原位
角膜磨镶术诞生。到了90年代初,准分子激光取代角膜板层刀对角膜进行切削,切削完成后,掀起的角膜瓣复位愈合。
LASIK手术是在P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使用准分子激光,但不同于PRK直接作用于角膜前表面,它则作用于角膜基质的板层。这样一来,就避免了PRK手术后的角膜上皮过度增生和角膜雾状混浊现象,适应范围更广、效果更加稳定。
四、提升期
LASEK(简称E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是针对不能通过LASIK手术进行矫治的较薄角膜、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的一种全新新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手术后对于超高度数的患者可以解决像差、眩光问题,安全性也提高了。LASEK是解决高度和超高度近视、角膜厚度不足患者有效的屈光手术方法,术后屈光度波动极少、屈光回退最少。
五、高安全期
TK手术是LASIK技术的最新进展,是根据患者眼球的各项屈光数而“量身定做”设计出来的最佳方案。它不但考虑患者的远视、近视度数,更重要的是根据每一个患者具体的角膜地形情况、像差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使得手术后视力有可能达到或接近人正常视力的极限。
目前,基于(T-)PRK和LASIK,角膜屈光激光手术两位“课代表”——全飞秒SMILE、千频SMART1050rs相继问世,手术效果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是打算参军考警校的近视患者的不二之选。这两种大家都听得比较多了,有兴趣的可以回看历史文章。
六、安全稳定期
ICL植入式隐形眼镜是一种高精度手术,欧美已有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了。并经过FDA和CE认证,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超过度近视的方法。
由于ICL是长期植入眼睛内部,所以无需维护。植入的ICL晶体尺寸约小拇指盖大小,采用高科技生物仿生科技,不会与任何眼睛内部组织发生结合,不会有排异反应,也不会移位。
即使个别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有所改变,而导致植入的ICL晶体不再合适,可以随时把ICL晶体取出。
ICL植入手术具有“不改变眼球组织结构和形状”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可逆性,手术后恢复快、不需住院,对高度、超高度(1200≤近视度数≤3000、600≤远视度数≤1000)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可大范围的矫正视力、远视和散光,不去除、不破坏眼角膜组织,无手术缝合、卓越的视觉质量可提前预见。
ICL手术医生需要有权威资质认证方能上岗,在目前4万左右的国内眼科医生队伍里,能开展眼科手术的,不足1万人,这里面能做眼内手术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没想到吧,原来近视手术发展至今其实已有100多年了,下次谁说20年、30年的可以怼TA了。
最后,如果你主观上有摘镜意愿,建议你寻求专业眼科医生的帮助,基于自己的需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近视矫正手术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实际已历经100多年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手术安全系数更高、远期效果可预测性更强。据统计,全世界已有数千万近视眼患者通过近视手术成功摘掉了眼镜,实现了各自人生愿望,且这个摘镜群体的人数还在逐年增加。
数十年的科普教育,如今的很多意向矫正患者,对近视手术的认识明显提升,问的问题普遍很专业。所以今天这篇,应该很对你们的“胃口”。
开始正题之前,先说几个知识点。
1、近视的矫正原理,是让平行光线经过人眼屈光系统后,重新聚焦到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2、人眼屈光系统起主要作用的是角膜、晶状体。
3、改变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就可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眼球结构
所以,下面要带大家回顾的近视手术发展历程,角膜屈光激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术是两条暗线。
一、雏形期
早在1885年,国外发现通过手术可以改变人类角膜形状,这为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打下了基础。
1939年,国外眼科医生在一次「圆锥角膜」手术中,发现切开患者角膜的后弹力层后,患者屈光度有改善。
七十年代,前苏联医生基于上述发现并做了改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问世。手术是在角膜表面周边区域(非光学区)做角膜非穿透性放射状切开,使得角膜周边部提升,中央区相对而言就变的平坦。
最早一批近视患者基本上做的都是这种手术,仪器检查能看到角膜表面有放射状的切痕。
在1978年,RK手术被引入美国,之后考虑到其安全性差、很多患者术后出现视力回退,出现大角膜散光等并发症,逐渐被淘汰,现在已经不用。
二、开拓期
1983年,发明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开启了屈光手术从机械切开逐渐向激光消融的转变。
1987年,国外医生第一次将准分子激光用于近视矫正,手术过程这样,先用机械倒去除角膜上皮,再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基质进行切削,即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
PRK手术安全性、精确性和可预测性,较之RK手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多应用于700度以下中低度近视矫正,缺点是手术后几天内会有疼痛感。但由于破坏了角膜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可出现角膜浑浊、眩光和屈光回退等并发症。
三、普及期
1997年,首例LASIK(简称IK,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术)手术在我国成功开展。
最早仍是用角膜板层刀切割角膜瓣,并在冷冻车床上对角膜后表面的基质部分进行打磨,角膜瓣解冻后被植回创面,视力得到矫正,也被称为角膜磨镶术。后来,手术方法改良,在切下或掀起角膜瓣后,用角膜板层刀直接切削创面,原位
角膜磨镶术诞生。到了90年代初,准分子激光取代角膜板层刀对角膜进行切削,切削完成后,掀起的角膜瓣复位愈合。
LASIK手术是在P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使用准分子激光,但不同于PRK直接作用于角膜前表面,它则作用于角膜基质的板层。这样一来,就避免了PRK手术后的角膜上皮过度增生和角膜雾状混浊现象,适应范围更广、效果更加稳定。
四、提升期
LASEK(简称E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是针对不能通过LASIK手术进行矫治的较薄角膜、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的一种全新新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手术后对于超高度数的患者可以解决像差、眩光问题,安全性也提高了。LASEK是解决高度和超高度近视、角膜厚度不足患者有效的屈光手术方法,术后屈光度波动极少、屈光回退最少。
五、高安全期
TK手术是LASIK技术的最新进展,是根据患者眼球的各项屈光数而“量身定做”设计出来的最佳方案。它不但考虑患者的远视、近视度数,更重要的是根据每一个患者具体的角膜地形情况、像差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使得手术后视力有可能达到或接近人正常视力的极限。
目前,基于(T-)PRK和LASIK,角膜屈光激光手术两位“课代表”——全飞秒SMILE、千频SMART1050rs相继问世,手术效果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是打算参军考警校的近视患者的不二之选。这两种大家都听得比较多了,有兴趣的可以回看历史文章。
六、安全稳定期
ICL植入式隐形眼镜是一种高精度手术,欧美已有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了。并经过FDA和CE认证,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超过度近视的方法。
由于ICL是长期植入眼睛内部,所以无需维护。植入的ICL晶体尺寸约小拇指盖大小,采用高科技生物仿生科技,不会与任何眼睛内部组织发生结合,不会有排异反应,也不会移位。
即使个别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有所改变,而导致植入的ICL晶体不再合适,可以随时把ICL晶体取出。
ICL植入手术具有“不改变眼球组织结构和形状”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可逆性,手术后恢复快、不需住院,对高度、超高度(1200≤近视度数≤3000、600≤远视度数≤1000)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可大范围的矫正视力、远视和散光,不去除、不破坏眼角膜组织,无手术缝合、卓越的视觉质量可提前预见。
ICL手术医生需要有权威资质认证方能上岗,在目前4万左右的国内眼科医生队伍里,能开展眼科手术的,不足1万人,这里面能做眼内手术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没想到吧,原来近视手术发展至今其实已有100多年了,下次谁说20年、30年的可以怼TA了。
最后,如果你主观上有摘镜意愿,建议你寻求专业眼科医生的帮助,基于自己的需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